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,是改善農村面貌、提高農民文明素質的根本性措施。但近幾年來,在許多農村地區(qū),富裕起來的農民群眾卻始終無法擺脫傳統(tǒng)的消費誤區(qū),不僅紅白喜事耍排場、送禮風越演越烈,甚至一些賭博、迷信活動,也成了許多農民群眾的消費重點。
五花八門的消費誤區(qū)
過去,農村送人情禮主要是婚、喪、嫁、娶。然而近幾年來,人情禮“項目”不斷添新,諸如生日、滿月、拜師、謝師、升學等等,不下二三十種,而且賀禮的標準也在攀升,由原來的一二十元,上升到現在的三五十元,有的達到數百元甚至上千元,人情送禮風日益攀漲,可誰家要是不送,反而會遭到鄰里的嘲笑。據了解,一些山區(qū)農村娶個媳婦,彩禮動輒就要數萬元,加上操辦婚事,開支最少也在5萬元左右。對此,隴縣一位村民告訴記者,去年五一期間,他為應付同村人結婚送禮,短短幾天就送掉上千元,幾乎花掉家里小半年的收成。
不僅如此,近年來,在許多農村地區(qū),有不少群眾把賭博當成娛樂活動,沉溺其中,投入的賭資也不斷提升,由“小玩”上升到幾百、幾千元的大賭。一些落后地區(qū)的農民,甚至熱衷各類迷信活動,建房要請“風水先生”,生病找“巫婆神漢”,不少人因此上當受騙,最后落得人財兩空的事情,屢見不鮮?!?br />
消費誤區(qū)的根源何在
農村消費誤區(qū)的存在,既有現實的原因,又有歷史的原因;既有客觀的原因,又有主觀的原因。
一方面是傳統(tǒng)習慣的影響。在我國,婚喪嫁娶歷來是人們生活中的大事,老百姓的重視程度可想而知,尤其在農村地區(qū),不辦隆重些就覺得對不起祖先。正是在這種傳統(tǒng)民俗習慣與現今社會風氣的熏陶下,遇事大操大辦的消費歪風變得根深蒂固。此外,在一些農村地區(qū),過去由于人們思想水平和文化知識的缺乏,一直存在封建迷信的習慣,求醫(yī)問神、算命占卜是十分普遍的,解放初嚴加制止,幾乎絕跡,改革開放后,社會環(huán)境日益寬松,加上缺乏必要的打擊防范手段,舊有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所抬頭。
另一方面是受心理因素的影響,主要是從眾心理。在我國,從眾心理十分普遍,特別是農村,“人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”似乎成了許多人的行為準則。一位農村青年曾告訴記者,他結婚時很想從簡,不擺席,不收禮,但行不通,只好隨大流。一位家在農村的基層干部,在為其父辦理喪事時,原打算一切從簡,但遭到了親戚朋友的強烈反對,并譏諷他怕丟“烏紗帽”,最終還是屈從周圍的壓力,按照當地的習俗大辦了幾天,事后這位干部感嘆:“在這方面改革太難了。”近期,某村一戶并不寬裕的農家,按照當地習俗為其亡父辦理了喪事,家中兩個兒子因此背負了近萬元外債,但他們仍津津樂道:“總算沒有在村里丟臉。”像這些現象,說到底還是從眾心理在作怪。
扭轉農村消費誤區(qū)任重道遠
針對農村中的諸多消費誤區(qū),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,如何建設農村的文明鄉(xiāng)風,正確引導農村消費,理應成為各級黨政組織一項艱巨任務,尤其是一些領導干部,更應帶頭提倡勤儉節(jié)約,反對鋪張浪費。因此,采取有效措施,狠剎公款高消費的社會歪風,勢必會對社會消費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,也就是平常所說的“群眾看干部”。
其次,應在社會上廣泛樹立正確消費理念。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(fā)展,適當提倡消費是符合經濟發(fā)展規(guī)律的。但近年來,對“大款生活”的吹捧和渲染,使得社會上到處彌漫著崇尚奢華氣息。因此,必須通過正確的社會輿論,以引導農民移風易俗、破除陋習,并通過樹立先進思想道德觀念,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,來抵御各種迷信思想對群眾的侵害。同時,政府部門也應采取行之有效的行政、司法手段,真正有效地遏止各種消費陋習在農村的滋擾。
公司名稱:懷化市天地人勞務派遣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:e5e第五元素 聯系電話:0745-8686345 網站電話:0745-8686345
地址:懷化市福興數碼廣場十一樓B05 備案編號:湘ICP備16014598號-1